中文
Shen Wei, Plum Tree, 2014

中文

/

Overview

由安傑拉·弗勞爾斯於于1970年創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弗勞爾斯畫廊起家倫敦西區,由安傑拉·弗勞爾斯於于1970年創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如今,弗勞爾斯畫廊在倫敦的梅費爾區和肖爾迪奇區分別擁有畫廊空間,另在纽约拥有團隊,位於香港的新畫廊空間在2020年將帶來全新的展覽計劃。 

弗勞爾斯畫廊共代理超過50位用不同藝術媒介創作的國際藝術家作品及藝術家資產。在過去50年,弗勞爾斯畫廊舉辦超過900個展覽,積極參與藝術家出版物的制作發行,並大力支持代理藝術家在美術館及其他藝術機構的展覽。

《今日藝術家》和《小即是美》是畫廊自成立來重要的常設展覽項目,每年夏季在倫敦舉行,以群展的形式為當代新晉藝術家提供平臺和空間。

弗勞爾斯畫廊起家倫敦西區,由安傑拉·弗勞爾斯於于1970年創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如今,弗勞爾斯畫廊在倫敦的梅費爾區和肖爾迪奇區分別擁有畫廊空間,另在纽约拥有團隊,位於香港的新畫廊空間在2020年將帶來全新的展覽計劃。 

弗勞爾斯畫廊共代理超過50位用不同藝術媒介創作的國際藝術家作品及藝術家資產。在過去50年,弗勞爾斯畫廊舉辦超過900個展覽,積極參與藝術家出版物的制作發行,並大力支持代理藝術家在美術館及其他藝術機構的展覽。

《今日藝術家》和《小即是美》是畫廊自成立來重要的常設展覽項目,每年夏季在倫敦舉行,以群展的形式為當代新晉藝術家提供平臺和空間。

1970年2月10日,安傑拉·弗勞爾斯在位於倫敦儷人街的國際藝術家協會(AIA)樓上創立以自己姓氏為名的畫廊空間,即弗勞爾斯畫廊。國際藝術家協會並沒有向畫廊收取租金,而是采用與畫廊作品售賣分成的形式。弗勞爾斯畫廊在儷人街運營了一年半,這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裏,展出了湯姆·菲利普斯(Tom Phillips)、德裏克· 赫斯特(Derek Hirst)、傑夫· 納托爾(Jeff Nuttall), 佩內洛普·斯林格(Penelope Slinger), 伊恩·布雷克威爾(Ian Breakwell), 帕特裏克·休斯(Patrick Hughes), 珍妮·瑪索羅(Jeanne Masoero),南希·福茨(Nancy Fouts)的作品。畫廊最開始的展覽包括《明信片展》(Postcard Show),安傑拉·弗勞爾斯特別委托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理查德·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和彼得·布萊克(Peter Blake)等藝術家將其原創藝術作品制作成明信片。劇院經理邁克爾·懷特(Michael White)和金融作家羅伯特·海勒(Robert Heller)於1971年成為畫廊最早的非執行董事。 

1971年,弗勞爾斯畫廊搬至倫敦蘇豪區,同年9月以群展作為画廊的開幕首展。位於倫敦蘇豪區的空間前身是地下室馬廄,弗勞爾斯畫廊不定期地把這個空間租給蘇豪區伯威克街市場的商販們,以此獲得一些津貼補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在儷人街和蘇豪區這兩個畫廊空間,展出過如大衛·希弗(David Hepher)、荒川修作(Shusaku Arakawa)、雷·約翰遜(Ray Johnson)、博伊德&埃文斯(Boyd and Evans)、溫迪·泰勒(Wendy Taylor)、格萊尼絲·巴頓(Glenys Barton)、安東尼·厄恩肖(Anthony Earnshaw)、狄安娜·佩特布裏奇(Deanna Petherbridge)、卡羅萊· 霍奇森(Carole Hodgson)、德雷克·博舍爾(Derek Boshier)等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作品不時被泰特美術館、英國文化協會、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作為公共收藏。早在1971年,弗勞爾斯畫廊就開始參加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包括當時的第二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1972年,畫廊舉辦重要群展《1952年至1972年的英國繪畫》,展現出弗勞爾斯畫廊從學術研究方面切入展覽的用心。1974年,畫廊開始一年一度的《小即是美》群展項目,這個年度展覽如今仍在進行。

1978年,蘇豪區的畫廊空間被售出,9個月後,弗勞爾斯畫廊再次經歷搬遷,成為當時位於托特納姆梅夫斯區的安內雷·朱達畫廊的鄰居,弗勞爾斯畫廊在這裏一待就是十年。這一時期在畫廊展出的藝術家包括史蒂夫·巴勒克拉夫(Steve Barraclough)、安娜·哥德爾(Ana Godel)、米歇爾·法雷爾(Micheal Farrell)、阿曼達·福克納(Amanda Faulkner)、邁克爾·羅森斯坦(Michael Rothenstein)、約翰·基恩(John Keane)、妮古拉·希克斯(Nicola Hicks)、弗裏德曼·哈恩(Friedemann Hahn)、特裏·弗羅斯特(Terry Frost)和彼得·豪森(Peter Howson)。當時位於托特納姆梅夫斯區的畫廊空間,也是《今日藝術家》群展項目創始之地,這個只維持一天的展覽概念現在仍在弗勞爾斯畫廊繼續推行。畫廊後續還推出一系列的概念群展,例如《裸體》、《徽章藝術》、《好萊塢攝影大師的肖像作品》以及《80幅現代大師的版畫》等。 

1985年,安傑拉開始在她位於愛爾蘭科克郡西部、一個名為羅斯卡貝利小鎮的家中舉辦夏季展覽,首展是威廉·克羅澤的作品。羅斯卡伯小鎮的夏季展覽連續進行了十五年,現在偶爾還會舉行。

安傑拉的兒子馬修·弗勞爾斯在1970年至1983年間,一邊投身音樂事業,在一支英國朋克樂隊擔任鍵盤手和樂隊經理,一邊不時幫助母親經營畫廊事業,後來馬修·弗勞爾斯全身心投入到家族的畫廊事業,自1989年擔任畫廊執行董事起至今。 

1988年,弗勞爾斯畫廊新添倫敦東區的空間,即弗勞爾斯東畫廊,位於哈克尼區中心的裏士滿路,占地4,500平方英尺的工業空間,其前身是皮毛商和私人洗衣店,成為當時倫敦空間最大的商業畫廊。首展《當代肖像》,展出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愛德華多·保羅齊(Eduardo Paolozzi)、萊昂·科索夫(Leon Kossoff)、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托尼·貝凡(Tony Bevan)、約翰·柯比(John Kirby)和泰山·席倫貝格(Tai Shan Schierenberg)的作品。1991年,畫廊繼續擴張,在裏士滿路對面拿下前身是皮具工廠、總面積達18,000平方英尺的空間。得益於這兩個巨大的展覽空間,畫廊有機會展出大體量且備受贊譽的展覽,如由英國著名策展人布萊恩·羅伯遜(Bryan Robertson)聯合策展的《英國抽象藝術:第一部分,繪畫》,展覽包括許多當時重要的抽象畫家,如帕特裏克·赫倫(Patrick Heron)、布裏奇特·賴利(Bridget Riley)、泰絲·賈雷(Tess Jaray)、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邁克爾·基德納(Michael Kidner)、羅賓·丹尼(Robyn Denny)、約翰·霍伊蘭德(John Hoyland)。幾年後,《英國抽象藝術:第二部分,雕塑》同樣在弗勞爾斯東畫廊舉行,展出包括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艾莉森·威爾丁(Alison Wilding)和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等藝術家的作品。

至1990年代中期,為了保持與倫敦西部的聯系,弗勞爾斯畫廊在蘇豪區開設臨時畫廊空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兩位畫廊藝術家約翰·基恩(John Keane)和彼得·豪森(Peter Howson)被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分別委任前往記錄二十世紀兩個非常重要的戰爭,波斯灣戰爭和波黑戰爭。

從1987年開始,弗勞爾斯畫廊就在美國參加芝加哥藝術博覽會。1989年起,弗勞爾斯畫廊參加邁阿密藝術博覽會和洛杉磯藝術博覽會,經過數年在美國藝術博覽會的積累,終於在1998年,弗勞爾斯畫廊在洛杉磯伯格蒙藝術園區開設畫廊空間。2003年,弗勞爾斯畫廊在美國的駐點從洛杉磯搬遷到紐約,最初在曼哈頓的麥迪遜大道,最後搬至紐約切爾西區,經營了十年。 

2000年,弗勞爾斯畫廊在梅費爾區科克街設立空間,當時被稱為弗勞爾斯西畫廊。2002年,弗勞爾斯畫廊從東區哈克尼搬遷至肖迪奇區一個12,000平方英尺的工業空間,占地三層樓,這裏在十九世紀時曾是倉庫。2000年初期,弗勞爾斯畫廊開始代理蘇格蘭藝術家肯·柯裏(Ken Currie),並進一步重點發展攝影項目,開始代理攝影藝術家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羅伯特·波利多裏(Robert Polidori)、莫娜·庫恩(Mona Kuhn)、納達夫·坎德(Nadav Kander)、朱莉·科伯恩(Julie Cockburn)、邁爾克·沃爾夫(Michael Wolf)和沈瑋的作品。

2020年,正值弗勞爾斯畫廊成立五十周年之際,弗勞爾斯畫廊特別在倫敦位于梅費爾區和肖迪奇區的两个画廊空間舉辦题为《50 x 50》和《五十年》的群展,展示過去五十年畫廊藝術家和展覽形式的多樣化及廣度,其中包括重要的歷史作品和新作。過去幾年,畫廊在香港設立辦公室,積極在亞洲地區參加藝術博覽會。2020年,弗勞爾斯畫廊在香港上環設立畫廊空間,開啟在亞洲地區的新篇章。

由安傑拉·弗勞爾斯於于1970年創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藝術家

權富問(Boomoon)
格萊尼絲•巴頓(Glenys Barton)
格倫•巴克斯特(Glen Baxter)
約翰•貝拉尼(John Bellany)
邁爾克•本森(Michael Benson)
喬治•布萊克洛克(George Blacklock)
德雷克•博舍爾(Derek Boshier)
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
斯蒂芬•錢伯斯(Stephen Chambers)
艾丽•蔡平(Aleah Chapin)
陈丽云 (Movana Chen)
錫德裏克•克裏斯蒂(Cedric Christie)
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Clark)
普魯內拉•克拉夫(Prunella Clough)
朱莉•科伯恩(Julie Cockburn)
伯納德•科恩(Bernard Cohen)
威廉姆•克羅澤(William Crozier)
肯•柯裏(Ken Currie)
安東尼•厄恩肖(Anthony Earnshaw)
簡•埃登(Jane Edden)
博伊德&埃文斯(Boyd & Evans)
阿曼達•福克納(Amanda Faulkner)
南希•福茨(Nancy Fouts)
特裏•弗羅斯特(Terry Frost)

弗裏德曼•哈恩(Friedemann Hahn)
湯姆•漢密克(Tom Hammick)
雷切爾•赫勒(Rachel Heller)
大衛•希弗 (David Hepher)
約瑟夫•赫爾曼(Josef Herman)
妮古拉•希克斯(Nicola Hicks)
德裏克• 赫斯特(Derek Hirst)
卡羅萊• 霍奇森(Carole Hodgson)
斯卡利特•胡夫特•格拉夫蘭(Scarlett Hooft Graafland)
彼得•豪森(Peter Howson)
帕特裏克•休斯(Patrick Hughes)
克萊爾溫•詹姆斯(Claerwen James)
露西•瓊斯(Lucy Jones)
納達夫•坎德(Nadav Kander)
約翰•基恩(John Keane)
邁克爾•基德納(Michael Kidner)
約翰•柯比(John Kirby)
莫娜•庫恩(Mona Kuhn)
賈森•拉金(Jason Larkin)
蒂姆•劉易斯(Tim Lewis)
約翰•洛克爾(John Loker)
湯姆•洛夫萊斯(Tom Lovelace)
約翰•麥克萊恩(John MacLean)
蒂姆•瑪拉(Tim Mara)

約翰•邁克萊恩(John Mclean)
伊什貝爾•麥耶斯考夫(Ishbel Myerscough)
保羅•內亞古(Paul Neagu)
愛德華多•保羅齊(Eduardo Paolozzi)
弗雷亞•佩恩(Freya Payne)
斯圖爾特•皮爾森•賴特(Stuart Pearson Wright)
湯姆•菲利普斯(Tom Phillips)
羅伯特•波利多裏(Robert Polidori)
西蒙•羅伯茨(Simon Roberts)
卡羅爾•羅伯遜(Carol Robertson)
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le)
泰山•席倫貝格(Tai-Shan Schierenberg)
彼得•施邁賽(Peter Schmersal)
凱文•辛諾特(Kevin Sinnott)
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
傑克•史密斯(Jack Smith)
崔佛•萨顿(Trevor Sutton)
雷尼•泰特(Renny Tait)
埃斯特•泰希曼(Esther Teichmann)
洛倫佐•維圖裏(Lorenzo Vitturi)
沈瑋(Shen Wei)
邁爾克•沃爾夫(Michael Wolf)

香港聯繫方式 香港 香港上環東街49號 info@flowersgallery.com T +852 2576 5088 預約參觀

香港聯繫方式

香港

香港上環東街49號
info@flowersgallery.com
T +852 2576 5088
預約參觀

 

Newsletter signup

Get our newsletter including exhibitions, news and events
We will process the personal data you have supplie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or change your preference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link in any emails.
Close

Your saved list

Create a list of works then send us an enquiry.
No items found